新聞中心
NEWS CENER
借助外腦 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
小
中
大
建設科技強企的號角已經吹響,科技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在當前經濟發展環境下,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更是企業增強發展能力、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一直以來,科技都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市政公用集團對于科技創新也極為重視。
今年6月30日,接市科技部門通知,南昌水業集團作為申報單位成功獲批立項三個省級科研項目--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兩項、江西省技術示范類項目一項,刷新公司一次性申報省級科研課題立項數、一次性獲批科研經費數新的記錄。三項省級科研課題的批復,意味著南昌水業在“產學研”合作中邁出堅實的一步。
招才引智,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
南昌水業集團因民而起,因水而興,自1937年第一座水廠建設以來,現已有80年的歷史。制水、污水處理等傳統產業占據水業集團大板塊。在現今,轉型升級,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足夠的定力和韌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改造提升舊動能,尋求發掘新動能,加快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打造其競爭新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是重要方向。
據介紹,此次三項課題分別為,由市政公用集團黨委委員、南昌水業董事長李鋼主持的《蔗糖法高純二氧化氯發生工藝開發及水消毒應用研究》(與東北大學合作)、由洪城環保副總經理洪玉春負責的《城市污水碳封存資源化利用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碳中和運行模式研發》(與南昌大學合作)、由二次供水公司董事長羅建中負責的《計量表智能抄表系統和監控管理系統節能減排技術研究》(基于福興能源遠傳系統),共獲科研經費60萬元整。這預示著水業集團在“產學研”合作中邁出堅實一步。
“三項課題中,前兩項分別是與東北大學、南昌大學合作。我們充分借助高校人才集中,專業性強的優勢,通過這種產學研的合作,為企業科研出力。”南昌水業集團水務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魏鋒博士談到。
何謂“產學研”,即高校或科研院所與企業以生產實際問題為科研課題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彼此人才、資源優勢,形成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魏鋒介紹,產學研就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
助推科技創新,實現科技發展“三維度”
自2013年,南昌水業集團成立技術研發部門--水務技術研發中心,負責公司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新技術研發和推廣及技術服務與支持。緊接著以此為科研前沿陣地,申請認定市政公用集團第一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申報獲批全省第一座水務行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魏鋒介紹,為讓平臺更好的發揮作用,公司相繼出臺《南昌水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辦法》、《南昌水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和《南昌水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切實保護平臺的運作。至此,公司已獲批授權20余項知識產權。平臺和制度最終都是為科技項目服務的,最終都是要實實在在落地,為實際生產獻計獻策的。目前,公司已有兩個內部科研課題(污泥高溫發酵制有機肥及環保中央調度系統軟件開發)實實在在落地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已經推行的科研項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科研是無止境的,是需要堅持的,是需要探索新的模式的。“此次,南昌水業集團獲批三項省科技項目,其中兩項是和高校聯合申報的,是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進行的。這只是個開始,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接下來是如何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以及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一方面這將有利于公司實現從重資產運營型企業向技術驅動發展型企業轉變,我們的合作方向是基于企業切實的需求進行的,一旦研發成功,我們可以進行生產試驗驗證,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這對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產學研”模式中企業能充分依托高校技術信息、人才團隊優勢資源,提升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研發及應用能力,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第一次產學研合作,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可能會導致研發與生產脫節。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魏鋒談到,待“產學研”合作深化之時,技術將成為公司的名片,“提質增效”就會水到渠成。
三大科研項目即將有序推進
《蔗糖法高純二氧化氯發生工藝開發及水消毒應用研究》是在積極應對當前供水安全和污水達標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二氧化氯消毒有其獨特的優勢,更廣譜、更高效、更安全,但存在制備及運行成本方面的問題,所以南昌水業集團聯合東北大學一起研究,為今后供水、污水消毒工藝提供技術儲備。《城市污水碳封存資源化利用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碳中和運行模式研發》是積極應對污水廠“減排污染物、增排溫室氣體”的尷尬局面的背景下,提出污水廠新理念,達到減少碳排放的要求,因次水業集團積極對接南昌大學,研發該項新技術。《計量表智能抄表系統和監控管理系統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是江西省技術示范類項目,是在水務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開展的,是實現智慧水務必不可少的環節,該項目已經進行了前期開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接著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評估節能減排效果。
魏鋒告訴記者,目前科技廳已經發文,公布獲批項目名單,三個科研項目即將完成獲批立項,后期研發團隊,將開始制定實驗方案,有序推進項目。
“科研本身就有研發周期,一般三年,可能研發過程中會有階段性成果,但是研發具有不確定性,實驗成果具體還要接受實踐檢驗。科技項目不同于工程項目,首先,希望在實驗儀器、材料購置過程中能減少審批流程,確保試驗進度;其次,希望公司能給予相關科研配套;最后,希望集團科協能夠出臺相關制度和辦法,規范科技項目全過程,為技術科研人員提供保障。”魏鋒談到。
著力打造技術研發平臺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科技人才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團隊,能否重視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這一點直接關系到企業技術和產品競爭力,更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力。
市政公用集團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兼具公用性、保障性、市場競爭性,產業橫跨公共交通、城鎮水務、地產等領域,對于科技工作者一直以來極為重視。市政公用集團黨委委員、南昌水業集團董事長李鋼也明確提出“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科技研發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要著力打造技術研發平臺”、“加快推進洪城環保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進度”。對此,南昌水業集團依托“一站兩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檢測中心)和科研項目,充實技術研發平臺助力公司創新轉型升級;其次,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產業市場,公司審時度勢,高薪引進博士研究生和高級工程師,全力建設技術研發團隊,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遺余力。
在下一步,南昌水業集團將繼續加強自身研發團隊建設,整合公司現有技術隊伍;繼續加強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在市政科協的帶領下完善規范科研項目管理;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和領域,同時明確企業技術創新主導方地位;完善科研基地建設,解決研發場所問題。

相關資訊